1. <wbr id="w38td"></wbr>
      <strong id="w38td"></strong>
        <nav id="w38td"></nav>
      1. <i id="w38td"></i>
          1. 您好,歡迎訪問優校網! 收藏本頁 手機訪問
            今天是:

            廣州大學

            廣東

            綜合類 本科 公辦

            進入官方網站>> 招生電話:020-39366232

            • 學校介紹
            • 開設專業
            • 院校分數線
            • 專業分數線
            • 招生計劃
            • 院校評價

            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。廣州大學是以國家重要中心城市“廣州”命名的綜合性大學,于2000年合并組建,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。學校緊緊抓住國家推進“雙一流”建設、廣東省和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機遇,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、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,主動對接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、創新和開放,按照內涵建設、創新引領、特色發展、開放辦學的發展理念,聚焦新工科、新師范、新文科建設,積極探索新醫科發展,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、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。

            學?,F有大學城、桂花崗兩個校區,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,碩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。學校學科門類齊全、綜合性強,設有27個學院,涵蓋哲學、經濟學、法學、教育學、文學、歷史學、理學、工學、管理學、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?,F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,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,36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,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。2021年本科招生專業71個,其中理工類專業39個、人文社科類專業24個、藝術類專業8個。

           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,通過培育與引進并舉,基本形成一支師德高尚、結構合理、學術精湛、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。學?,F有在崗教職工3217人,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2001人,專職教學科研人員中被聘為副高以上專業職務者1364人,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414人?,F有全職兩院院士4人、特聘院士3人、雙聘院士4人;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;教育部“*”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、青年長江2人;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10人;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;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;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3人;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7人、青年拔尖人才1人、教學名師1人;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9人;中宣部文化名家暨“四個一批”人才工程4人,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3人;“珠江人才計劃”創新團隊1個,“珠江人才計劃”領軍人才1人、青年拔尖人才5人;“廣東特支計劃”領軍人才6人、青年拔尖人才1人、教學名師4人、青年文化英才1人;珠江學者特聘教授7人、講座教授2人、青年珠江學者10人;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8人;廣州市高層次人才(含廣州市杰出專家、優秀專家、優秀青年后備人才)195人。

            學校堅持重大需求導向,通過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,深化人文、社會科學、理科類優勢學科內涵建設,強化師范教育、藝術類學科特色建設,突出面向新科技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需求的新工科建設,探索拓展以生物醫藥、基因編輯、生物信息、腦科學等為重點主攻方向的新醫科?,F已形成由4個省“沖一流”重點建設學科、14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6個市級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構成的重點建設學科體系。以土木工程、網絡空間安全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制造、電子與通訊工程、資源與環境、材料工程、經濟與社會管理、嶺南文化與藝術、師范教育等為代表,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。工程學、計算機科學、化學、材料科學、環境/生態學、社會科學總論等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%。在軟科2020年《中國最好學科排名》榜單中,網絡空間安全列全國第4位。

           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堅持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,以“德才兼備、家國情懷、視野開闊,愛體育、懂藝術,能力發展性強”為人才培養目標,設立“文體藝語”四個公共素質教育中心,致力于培養具有廣大底色的創新型人才。學?,F有3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、43個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、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、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、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、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、1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、10門國家級一流課程、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、41個省級教學團隊;獲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,5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。廣大“金課”體系建設成效顯著,現有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,省級系列精品課程66門,校級系列精品課程171門,與世界高水平大學課程互聯和學分互認的課程200門。實施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,組建33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。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,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業率為90.9%,用人單位總體滿意度達98.7%。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,“三創營”眾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,學生在“互聯網+”“挑戰杯”“創青春”等國家創新創業競賽成績位居廣東高校乃至全國同類高校前列。

            學校堅持科技創新戰略,面向產業和經濟社會主戰場,強化科研創新能力建設,布局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重大科技創新平臺,在穗深港澳創新走廊上形成“一體兩翼”發展格局。設立黃埔研究院/研究生院、積極謀劃在南沙的新發展?,F擁有國家級科研平臺(含培育基地)3個,省部級科研平臺51個。在城市基礎設施減震防災與安全、網絡空間先進技術、人工智能與區塊鏈、智能制造、智能裝備、智慧交通、天體物理、分析科學技術、環境工程、清潔能源材料、應用數學、生物計算、分子遺傳與進化、生物計算、基因編輯、地理科學、嶺南文化藝術、區域發展等領域組建了一批科研團隊。2020年全??蒲薪涃M投入10.92億元;2018、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排名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80位,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2019年位列全國第28位;近三年連續獲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與課題共12項、珠江人才計劃“引進創新創業團隊”1項。2016年以來,共申請國際、國內專利2297項,授權專利1134項,連續榮獲廣州市專利大戶榮譽稱號。論文質量穩步提升,發表在《Science》《Nature》等期刊上的論文數不斷增加,學校2019年SCIE/SSCI、CSSCI發文量2233篇,ESI高被引論文總量148篇。近五年,學校獲得獲國家、省部級科技和社科獎勵101項。不斷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高校、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,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及與風投資本對接,促進“雙創”科技成果在大灣區的轉化。2016年以來,學校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51項,新增產學研合作平臺46個,加入產學研協同合作聯盟22個,共建研發中心50多個、實習基地300多個。與廣州無線電集團、廣州越秀集團、廣東絲綢紡織集團、廣州智能裝備集團、中國機械工業集團、騰訊科技、華為、360集團、阿里云計算等近百家大型企業新建合作關系。減振抗震、聲像燈光、網絡安全和水環境技術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廣州塔、港珠澳大橋等國內重大工程或企業中得到充分應用。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顯,一批研究報告得到采納應用。

           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,依托廣州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國際影響力,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不斷拓展國際化辦學格局。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籌建香港科技大學(廣州);發起成立廣州國際友城大學聯盟,目前,聯盟成員大學已增至13所;與33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所大學、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,成立了中意歷史建筑與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、廣州大學--林雪平大學城市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、廣州大學--基爾大學基因干擾與應用聯合研究中心等15個國際科研合作平臺;與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、華盛頓大學、海德堡大學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、昆士蘭大學、西澳大學、帕多瓦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合作開展“拔尖創新人才境外學習”計劃和博士生聯合培養等項目。近三年來,共選派資助3500余名學生出國交流學習。分別與美國衛斯理安學院、意大利帕多瓦大學、伊朗馬贊德蘭大學聯合舉辦孔子學院。

            博學篤行、與時俱進。廣州大學堅持以*思想為指導,堅持*,立足廣東,強化服務建設創新型國家、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戰略、服務廣州建設引領型全球城市的使命擔當,不斷追求學術卓越,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,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與廣州城市發展深度融合、與廣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,具有學科、城市區域和國際化特色的高水平大學。

          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_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成Av人乱码色午夜_久久免费看黄A级毛片免费软件
            1. <wbr id="w38td"></wbr>
                <strong id="w38td"></strong>
                  <nav id="w38td"></nav>
                1. <i id="w38td"></i>